宜春人才网热线:18994806665
关闭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劳动法苑

越是难熬,越要体面

来源:宜春人才网 时间:2020-12-22 作者:宜春人才网 浏览量:

王阳明一生不顺,少年科举失利、仕途不顺;中年被下诏狱,贬谪龙场;晚年带兵平叛,被人诬陷谋反。


但是他却在逆境中不断成长,最终立地成圣。


再难的日子里,他也不曾丢掉自己的体面,始终保持着一份豁达与从容。


01

内心强大


体面,是衣着干净,彬彬有礼。


但更重要的,是一个人内心强大。


面临人生何种境遇,都能处之泰然,这才是真正的体面。



王阳明从小聪慧过人,加上父亲是当朝状元,所以家族对他寄予厚望。


但是王阳明却接连两次科举失利,族里很多人开始说闲话。


第二次放榜的时候,王阳明去看榜。


成绩一出,有的人欣喜若狂,有的人嚎啕大哭。


只有王阳明站在那里气定神闲。


有人问他:“你考得怎么样?”


王阳明答:“榜上无名。”


那人说:“那你还这么淡定,一点羞耻心也没有。”


王阳明答:“你以落榜为耻,我以动心为耻。”



这句话贯穿王阳明一生,他曾说:“心学入门第一课,就是不动心。”


唯有懂得不动心,才能成就一番事业。



被贬龙场,仕途无望,他淡定读书。


鄱阳湖上,喊杀震天,他安心讲学。


朝堂之上,封侯拜相,他不为所动。



弟子曾问如何才能不动心?


王阳明答:“减少欲念内心就会安静。”


一个人面对人生的起落无法淡然处之,还是因为内心有太多的欲望。


明代海瑞,一生清廉自守,不迷官位,不恋财货。


他一生屡次被贬,却始终面不改色。


宋代范仲淹为官清正,治家节俭。


他一生三次贬官,却始终处之淡然。



古人云:“无欲则刚。”


欲望就是人心的漏洞,一不留神就会把人拖入深渊。


只有不断修行,摒弃多余的欲望,尽量活得简单,人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。


02

自律自强


体面是内心的笃定,也是行动上的积极与乐观。


有的人在逆境中自怜自伤,一味沉沦,有的人却默默积蓄力量,等待时机翻盘。


体面从来不是别人给的,而是自己争取来的。



王阳明从小励志成圣,从立下誓言之后,他便开始给自己定规矩,督促自己读书作文。


一生历经风雨,读书的习惯却从未放下。



他说:“日间功夫觉纷扰,则静坐。觉懒看书,则且看书。是亦因病而药。”


浮躁懒散是人的本性,但是修行就是逆着自己的性子来,这才是对心性的磨炼。


贵州龙场,瘴气遍布,随从都生病了,他在照顾随从之余,依然研读《易经》。


为了让自己专心静心,甚至躺在棺木之中。


当时朝廷宦官当道,很多人都看不见希望,终日醉酒,声色自娱。


只有王阳明,始终不曾放弃。


他说:“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,而实放溺也。”


一味逃避,只能无限沉沦。


龙场三年,他坚持了三年,终于一日,大悟格物致知之旨,心学立地而生。



在龙场当地,他以讲学的形式聚起无数信徒。


心学倡实践而非空谈,“吾性自足”、“人人皆可为圣”的声音让华夏大地一扫萎靡消沉之气。


有人说:“王阳明矫正旧风气,开出新风气,功不在禹下。”



心学的声势越来越旺,最后到了和理学分庭抗礼的地步。


理学门人气急败坏,污蔑阳明心学为异端邪说,却依然无法动摇心学门徒的信仰。


百年之后,盖棺定论,王阳明成为朱熹之后的另一个圣人。



曾国藩创立湘军,被整个湖南官场掣肘嘲笑。


他却顶住压力,殚精竭虑,把湘军打造出清王朝的中流砥柱。


当他统领一方,总督两江,昔日的同僚再也不敢有丝毫怠慢。



司马迁为李陵说话而被汉武帝迁怒,宫刑之下,颜面扫地。


可他却不愿意就这样死去,他忍辱著书,耗尽心血完成《史记》,终究名留千古。



作家池莉说:“一个人的尊严和体面皆是来自于个人的奋斗。”


一个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,不消沉、不放弃,就已经赢得了别人的尊重。


他们自律自强,发奋进取,凭实力拿回自己的尊严。


这样的体面是别人永远给不了的。


03

保持善良


善良,是最高贵的体面。


一个人无论身在何种处境,只要保持内心的一份善良,就依然值得敬重。



王阳明一生充斥着命运的恶意,在朝堂面临勾心斗角,在战场面对惨烈厮杀。


但是他却始终保有一份可贵的善良,一生也不曾放弃。



他看不惯宦官当权,上书言事,被刘瑾记恨,一贬到底。


路上被人追杀,他假装跳河才留得性命。


到了龙场,当地人语言不通,发生冲突。


他不计前嫌,帮助他们搭建房屋,读书识字。


当地人一点点被他感化,成了他最忠实的信徒。


世界给予他恶意,他却报之以善良,这样的高贵,是一个人最大的体面。



王阳明在贵州龙场顿悟之后,提出凡人致圣的四大要诀:立志、勤学、改过、责善。


致圣的最后一步,就是互相监督劝勉,止于至善。


心学最核心的“致良知”,也是去除外物遮蔽,回归到人本身的善良。



杜甫老无所依,他却心怀天下,希望可以“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。


苏轼半生被贬,他却毫无怨尤,每到一处必然造福一方。



子曰:“仁远乎哉,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”


善良很简单,善良却又很难,它没有什么门槛,却又不是谁都可以做到。


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光辉,是一种无言的力量。


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,只要内心还有善良,就值得我们尊重。


人生在世,最要紧是善良,善良,才是最高贵的体面。


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难熬的日子里,要守住人生的体面。


不要患得患失,不要消极颓废,不要放弃善良。


请相信,风雨之后,必有彩虹,熬过长夜,必是黎明。

















盐城人才网
分享到:
相关推荐
暂无相关推荐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上海珍才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5-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0027128号-3

地址:上海市松江区叶新支线310号3幢 EMAIL:admin@ycrcw.net

Powered by 宜春人才网

用微信扫一扫